『一座藏在地底下的美術館。』
.
那是一次安排四國的旅程,愛媛、香川、高知、德島,由四個縣組成的四國。可能,四國不太是觀光客會去的地方,位置偏僻,沒有什麼大城市或特別的文化遺產,應該不太有人會特地為了四國放棄京都、北海道、東京這種大城市吧!除非——對瀨戶內海感興趣。
.
瀨戶內海,在四國的北邊,有數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不知道從什麼時後開始,藝術家開始紛紛進駐在這些島上,把自己的創作放在那裡,慢慢地,各個小島開始因為藝術家的作品而知名,到現在,那些小島們已經逐漸累積起名聲,變成固定幾年就會舉辦一個盛大的藝術祭——瀨戶內海藝術祭。最知名的,大概就是那裡有兩個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吧!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在那些島群裡,一個叫做「直島」的島上有一座安藤忠雄設計的美術館,一個藏在地底下的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從購票到前往美術館的旅途中,整個過程就好像是被設計好似地,是參觀美術館重要一環。這個美術館不開放一般遊客,唯有事先預約日期和時段才能參觀,本來可能是為了控管人數而設定的規矩吧,但卻意外地讓參觀這件事擁有一種神秘兮兮的儀式感。再來就是前往美術館的路途了,因為是離島,必須得搭船過去,上了島後還得自己騎著腳踏車在島上翻山越嶺,才能找到它,並不是要抱怨怎麼去一個美術館這麼麻煩,而是感嘆,怎麼去一個美術館可以這麼浪漫!
.
到了重頭戲,建築師沒有騙人,美術館真的在地底下!它沒有一個制式的入口大門,反而是以一條長型,延伸到地底的走廊當作入口,從遠端眺望進去,就是一片漆黑。但奇妙的是,這個漆黑不但不可怕,反而還帶有一種神聖的神祕感。建築師巧妙的把「亮」跟「暗」做出一個完美比例,讓人走在裡頭時而走在地底下,時而又走回地面,像是調整呼吸頻率的感覺,調節人在地底下參觀時,明亮與幽暗間的舒適度。更精采的,是它昇華了美術館一如往常的迷宮感,每個展區之間都存在著剛剛好的迂迴,看得到,去得了,但就是要稍微繞點路,在這種迂迴感之下,搭配地底與地面的轉折,明亮與幽暗的變化,真的像是走進漫畫般的迷宮世界,有種說不上的刺激與興奮的探險感。
除了建築的精彩之外,展覽當然也是一流,尤其是James Turrell的作品。那是一個與觀眾互動的藝術,人必須要走進一個全是藍色燈光的光盒子裡,在裡頭,視線會漸漸產生錯覺,開始會分不清自己與周圍牆壁、天花板之間的遠近關係,像是置身在一個沒有邊際的無限世界裡,感受所謂的「迷幻」。在已經本身就具有某種迷幻感的美術館裡,又能更極致的體驗這種無限的視覺關係,實在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
地中美術館,於2004年建成。其實有點難以想像,距離現在將近二十年了,這麼多年過去,這座美術館依然能擁有一個衝擊五官的震撼與前衛,在這麼多年以前安藤忠雄和這些藝術家們就已經思考到這麼前衛的事情,真的是不由得從心裡讚嘆,他們真的是天才!
圖片出處:https://i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