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TID Award 競賽的初衷?獲得「新銳設計師獎」帶來的轉變?
那時候的我很年輕,十分崇拜幾位前輩的設計功力,例如杜文正老師、李中霖設計師等人,參加TID Award 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就是希望可以跟一線設計師同場競技,並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已足以與前輩們站在同一條水平上;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市儈的原因,是由於我出身於環境、經濟狀況較為匱乏的家庭,因此希望透過參賽獲獎打響知名度,藉此讓收入更為豐厚,改善家中環境。我從來沒有預期《閱讀人文》這個作品會獲得TID 新銳設計師獎,說真的,我一直以為會是當年度一同報名的別件作品,這個結果也讓我對人生產生了體悟,有些事情、有些結果是強求不來的,機運也是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你必須時刻將自己準備好,以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機會。獲獎後最大的轉變在於,我們收獲了許多肯定,知名度亦逐漸提升,藉著這個契機,我們也認識了更多不同層面的專業人士與朋友,有助於開拓自身眼界。
從業至今,您如何保持對室內設計的熱情?
我認為身為一位設計人,對設計的熱忱是不會熄滅的。不論案子的規模、尺度與預算,我面對業主的心態皆相同,並且期待藉由設計敘事,從中傳遞一些觀點或精神;不過,現今的時代趨勢下,有不少消費者習慣了大量套版且型態相似的美學,以致於堅持獨特性變成一件具挑戰的事。我對設計依舊充滿熱情,但卻也對這個產業的未來性有著消極和不確定感,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原則、繼續做該做的事,就算有些時候步伐比較小也沒關係。
現今,對設計職涯的展望與期許?
「開物設計」的命名緣由,來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書,我們期待成為業主開啟新生活的起始點,那英文名Ahead Concept 則隱含著所有事情都必須從頭開始、從思想萌芽。我對開物設計最大期許就是可以找到認同這個理念的接班者,並嘗試開創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因此現階段的我十分盡力將所學、所知不藏私的教導給公司同仁,企盼可以尋得並肩同行的夥伴。
對於有志從事空間設計的後進,您的建議?
室內設計是一個學無止盡的行業,就算是已從業將近20 年的我,每天還是不停歇的在接收新工法、新材料的洗禮,甚至是世界流行趨勢也需要時時關注,例如AI 或ChatGPT 等議題,但說真的,獲得的報酬與回饋在某種程度上很難與你的付出達成正比。就我個人觀察,現代人普遍有著太過容易放棄的通病,害怕背負責任,也不想向上挑戰,因此我建議有志從事空間設計的後進,要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有沒有準備好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心,對於想達成的目標,有沒有豁出去的決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開物設計 採訪」陳映蓁